丁小琪:王安石《明月何时照我还》
2018-03-17 15:46:11
  • 0
  • 0
  • 15

丁小琪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王安石

《 明月何时照我还》

       庆历七年春,杭州闹饥荒,米价涨到每石1500文,朝廷发官文,米价必须控制在500文以下,违者砍头。很多米商囤积居奇不愿出售大米。街头路边,饿殍遍地。王安石时任杭州府鄞县令。他在鄞县贴出告示,允许各地米商大量入鄞,放开米价,自由经营。鄞县米市空前繁荣,不久,米价涨到每石3000文。

      杭州知府吕向高接到举报:鄞县出大事了,公开违抗朝廷,米价涨到3000文,更可恨的是,鄞县令王安石还向各家米商公开索贿。吕向高一听,气急败坏,大胆王安石,项上的脑袋想搬家了?于是,快马加鞭赶到鄞县,只见鄞县集市熙熙攘攘,粮米充沛,买卖兴旺,百姓悠闲自在地围着街边戏台看戏呢。一路走来,居然未发现一具殍尸,毫无饥荒的迹象。吕向高直奔县衙,将王安石五花大绑押送杭州问罪。百姓一看事情不妙,戏也不看了,纷纷围过来堵住了吕向高的人马:凭啥抓我们王县令?他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啊!

      吕向高对百姓解释道:鄞县令王安石,违抗朝廷抬升米价,还大肆向米商索贿,罪可当诛,押他到杭州治罪。

      百姓七嘴八舌道:抬高米价,米商才大量涌来,我们才有米吃,王县令收受贿赂的钱并没有装进自己腰包,他都补贴给买不起大米的穷人了。

      吕向高让鄞县师爷呈上账单一看,果不其然,收受的每一笔贿赂都记录在账,支出的每一笔金额都有百姓的签名,瓜清水白,历历在目。

     吕向高不但不再治罪王安石,反而向他取经,解决杭州地区大面积的饥荒问题。王安石用同样的招数,放开米价,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粮商,很快就解决了杭州地区的大面积粮荒。几个月后,江南粮米丰收了,外地米商滞留下的陈米已经卖不动了,再运回去的话,豆腐盘成了肉价钱。王安石建议政府用低价买回这些滞留的陈米,运往陕西救济灾民。

     王安石在国难当头之际大智大勇济民救世,有口皆碑,很快就被宋神提名宗重用,提升为大宋的宰相。王安石一上任,就开始推行新法。没几年,新法受阻,王安石被迫辞职,蛰居江宁(南京)。

      宋神宗熙宁八年的春天,罢相的王安石,第二次受命赴京任宰相。已过天命之年的王安石,有些宠辱不惊,心灰意冷,心情很复杂。自京口赴宋都汴京途径瓜州,长江两岸和风熙暖,春日朗朗,触景生情,令他诗兴大发,挥笔而就这首七言绝句《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传颂不衰。诗中“绿”字的名动用法,将无影无形的春风写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成了全诗的点睛之笔。仅此一诗,王安石就稳坐大宋文坛,没人能撼动他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王安石年轻时经常秉烛夜读到天亮,在椅子上打个盹就去上早朝了,两眼猩红,须发凌乱,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仪表邋遢。苏洵曾经这样描述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由于经常不洗脸,日积月累的,脸上蒙垢太厚,脸色灰暗无光,家人以为他得了大病,请来郎中一把脉,郎中说,弄盆热水来,给官人好好洗把脸就好了。

      经常不洗脸的王安石,当然也不洗澡了,满身异味,人未到身上的酸臭已经窜了过来。有一次,去面见圣上,王安石胡须上有只小虫子在蠕动,宋神宗很好奇,聚精会神地盯着观察了很久,然后呵呵呵呵不住声地笑,原来是只虱子,从他的脖颈爬上了胡须,有人要帮他捉,有人却打摆道:切莫捉走,宰相豢养的虱子可是皇上亲赏过的圣物,抓不得,抓不得,引得朝堂哄堂大笑。

      好友吴仲卿和韩维实在看不过去,就定期邀王安石到寺院里去谈经论道,然后顺便把他拉下水一起泡澡,趁他泡澡之机,把他的脏衣服全部换掉。几次下来,王安石也觉得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更舒服一些。从此,他才逐渐变得干净起来。王安石是个典型的不修边幅的文人。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不就是秋风嘛,黄花不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敢与秋霜斗艳,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这句“吹落黄花满地金”实在是大错特错。他不顾及尊长有别,提起笔就来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目中无人、尖刻犀利、嚣张跋扈的苏东坡,一下子就把他贬到了黄州。苏东坡在黄州亲眼目睹了九九重阳菊瓣纷落满地铺金的景象,突然醍醐灌顶,悔愧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原来是自己见少识浅。

      王安石和苏东坡政见不同,两人水火不相容。王安石的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著文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据苏东坡大事年表记载:

      苏轼为国子监考试官,策题讽刺王安石。

     神宗数次欲用苏轼,被王安石阻止。

     苏轼权开封府判官,作《上神宗皇帝书》,全面驳斥王安石“新法”。

     王安石丧母,苏洵不赴吊,作《辨奸论》刺之,苏轼苏辙兄弟有“嘻其甚矣”之谏。

        由此可见,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关系已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称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苏轼是当时的文坛的领袖,他的诗文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任由苏轼的诗词言论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1079年7月,刚从徐州移任湖州的苏东坡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已经辞官归乡的王安石得知后,非但不幸灾乐祸,反而挺身而出为苏东坡主持公道,并竭力劝阻皇上:“怎么能够在大宋王朝的太平盛世而斩杀文人呢?”苏轼才幸免一死。关键时刻,王安石不计前嫌,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国事为重,秉公不阿,公正面对一个政敌的是与非,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拯救苏东坡。由此可见,王安石是一个富有良知、耿直硬正、是非分明的伟大文人。

       王安石变法曾得罪过很多人,他为政执拗严苛,对反对变法者睚眦必报,显得不够雅量,但他一生为官清廉,没有私敌,就连他的政敌都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如果不是因改革树下的政敌,他几乎是个完人。作为文化大家,退居南京的王安石并不孤独,他的德行和文采,吸引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咏诗唱和。

       从王安石执着专一的爱情上,更能看出他卓尔不群的高贵的品格。王安石的结发妻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家欠官债,被迫卖身来做妾。王安石听罢,不仅没纳她为妾,反而拿钱帮她还了官债,并送她回家夫妇团圆。

       王安石和吴氏的姻缘,邂逅在进京赶考途中。

      那天,路遇一个大户人家,正在对诗选婿,很多人都对不上来。王安石走近一看,小姐出的上联是:“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王安石略加思索,就对出来了:“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

       众人连声称好。王安石和吴家小姐约定中榜后回来完婚,然后,他就进京赶考去了。幸运得很,王安石在考场上应答的题目正是他应对吴小姐的诗句:“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求对上联。王安石手到擒来,把吴小姐的那句上联对上了:“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王安石一举夺得状元。

      金榜题名的王安石,衣锦还乡,恪守诺言,迎娶吴家小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双喜临门。王安石一生只娶了这一房妻室, 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安石,拒绝纳妾。在妻妾成群的宋代,这实在是个奇数,王安石因此饱受赞扬,简直成了女人们心中的男神,男人们学习的楷模。

 

   丁小琪2018年3月17日桃李居

 参考资料:梁启超《王荆公》冯梦龙《警世通言》等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从事教育工作。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众筹诗集《爱情伸长了手》和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丁小琪的诗歌沉稳而自醒,干净明晰,直接而又充满暗示,诗人的智慧和意义的消解在她的诗歌中同时呈现,散发着狡黠和叛逆的气息,微言大义,使人的触觉变得尖锐而敏感,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像平静湍急的暗流,充满阅读的快感,她口语式的陈述,犀利、诙谐、幽默、让人读来忍俊不止,时常会捧腹大笑,丁小琪的诗歌彰显着强烈的后现代时尚感。”

     丁小琪师从中央乐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李展和中央音乐学院吴天球、郭淑珍教授学习美声唱法。后师从画家董建、张若平、李宝玉、尹先敦等大师学习书法和中国画技法。

 微信号:  15670261281   QQ:5332460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