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琪:黄山访古
2018-06-03 16:53:27
  • 0
  • 0
  • 21

丁小琪:黄山访古

     夏意渐浓的六月初,几位古文化爱好者驱车来到黄山遗址,巧遇河南省文物局考古队,正在黄山入口和顶部展开攻势,进行最新一轮的考古挖掘勘探。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城东北黄山村白河西岸,隶属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分布在高出地面 27 米的小山丘上,东西长 600 米,南北宽 500 米,面积 30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3米。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山遗址出土的磨制玉铲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所指的是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标志着人类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之后,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考古学界定的这一时间段大概从一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黄山出土的独山玉玉铲

网友在黄山脚下的河边捡到的黄山遗存石斧

      登上黄山顶放眼远望,是一汪静如镜面的白河水,萦绕着黄山久久不肯离去,似乎在倾诉着那段挥之不去的岁月遗韵和无尽的乡愁。逐水草而居的先民们,在河边捕鱼,在林间狩猎,在岸边烧烤,那些火烧土,泄露了那一段生活的秘密,烤制食物时代已经代替了茹毛饮血时代。

黄山文化遗址裸露的火烧土残留

      同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填补了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就开始在中原大地定居生活。而作为同时期的南阳黄山文化遗址恰恰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汉水流域的白河支流地区,也居住着另一群华夏早期的先民们。

    裴李岗文化红陶小口折肩环底双耳罐

       从黄山文化的地理位置和出土遗物特征看,黄山文化上承黄河流域的裴李岗、仰韶文化,后启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又和龙山文化一脉相承,处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说:“黄山遗址是一处多层次文化叠压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从目前情况来看,既有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内涵,又有江汉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因素,甚至还有石家河文化因素,对研究当时南北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仰韶文化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文化,屈家岭文化是传说中的炎帝时期文化,距现在大约5000至7000年。”

 黄山遗址文化层裸露的汉砖

      黄山遗址是多层次文化叠压,上图就是黄山遗址文化层裸露出的一块汉砖。从裸露的叠层处,还能看到很多白瓷片和青瓷片、青花瓷片。

       黄山文化时期中原大地的先民们,已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裴李岗文化以新郑为中心向外发散开去,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舞阳贾湖遗址,黄山遗址当属裴李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陶器

      屈家岭文化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北抵河南省西南部。这里所说的河南西南部就是南阳了。

屈家岭文化陶鼎

   这一类的灰陶南阳出土的太多太多。

黄山文化遗址夹砂灰陶鼎腿

     黄山文化遗址夹砂灰陶鼎腿和屈家岭出土的灰陶罐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夹砂陶,粗粝坚硬。

     裴李岗文化红陶罐

黄山文化红陶片

黄山文化红陶器颈腹部残片

黄山文化灰陶唇口器物残片

      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陶器、青铜、铁器、玉器、炭化纺织品残片和水稻硅质体等文化遗存表明,这一时期的冶铸技术、农业、制陶、纺织业等相当发达。

       1956年春天,原南阳县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就发现了这处遗址,收集到石斧、陶器等遗物,确定其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试掘过程为了考虑保护文化遗址而未清理到底,但依然发现房基3处,不同时期的房屋10间。其中有一处屋群略呈方形,每边通长 9~10 米,有 6 间房屋交错相连在一起。它们有的独成一室,自开门户,设置烧灶; 有的两间互通而以隔墙分开,共设一灶; 还有单独的长方形套间房屋,屋中间都有隔壁层,辟为一大一小两间,每间中部都有灶坑。

黄山文化绳纹陶残片

     同时还发现墓葬 87 座,其中成人墓 44 座,儿童瓮棺葬 17 座,长方竖穴墓 26 座等,全部埋在灰层中,均无随葬品。黄山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出土了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等各种陶器,除陶器外还出土骨器57件,石器67件。其中石器有斧、铲、镰、凿、砺石等;玉器有铲、凿、璜;骨器有镞、簪、针、锥环、匕等;陶器有鼎、钵甑、罐、碗、杯、盆、纺轮、弹丸等。制法均以手制为主,兼有轮制。

黄山文化遗址裸露地面的一枚红陶纺轮残件

黄山遗存珍贵的手镯制作工艺残件

     依据上图,从黄山遗存手镯残件所携带的信息可推测,黄山文化时期的手镯制作采用的“掏心法”,先磨制出个圆饼状,再把中心磨薄打掉,最后把外圈磨光修圆,一个手镯就做成了。这些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手镯成品、半成品全套实物证据,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昭示人们,新石器时代的南阳已具有普遍采用独山玉料打制或磨制玉器的条件,已初步掌握了一套打制、切割、磨制玉器的方法。由此推测,黄山很可能是史前玉文化中心

来自网络的黄山文化资料

来自网络的黄山文化资料

      在黄山遗址田间、地头、沟壑、坟地地表到处散存着新石器时代石、玉器残块和陶器残片。南阳师范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及对黄山遗址玉制品进行了捆绑式、多学科、综合性“再调查”。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独山玉制品的基本特征、质地、工艺、功能、材料来源、年代及其意义等问题。 据统计,七次调查共获取各种石制品标本216件,玉制品标本296件,陶制品标本293件。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这样描述黄山:在河南南阳黄山,一千平方米范围内,有同时期的十间房屋。其中有一处屋群略呈方形,每边通长九、十米,六间房交错相连在一起,有的独成一室,自开门户和设置烧灶,有的两间互通而以隔墙分开,共设一个灶址。此外,这里还有单独的长方形套间房屋,如一座房子南北长六米多,东西宽四米多,大门在西南角,房屋中部有隔墙,辟为一大一小两间,隔墙的一端设置门房,两间中部都有灶坑......

     大家不是一直在说“留住乡愁”吗,黄山就是南阳最古老的乡愁。

丁小琪2018年6月3日 桃李居

参考资料:

李岩《南阳黄山遗址部分考古成果首次公布揭开玉镯的千古之谜》

江富建 刘国旭 周世全 王建中 《河南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独山玉制品研究

王平李宾《南阳黄山遗址或蕴藏惊天秘密 考古专家来了》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音乐教育和新闻学双本科学历。从事教育工作。著名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