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琪随笔《苏武留胡不辱节》
2018-08-17 19:35:19
  • 0
  • 0
  • 6

 

丁小琪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苏武留胡不辱节》

                    丁小琪

       我最早被苏武感动,缘于年少时唱的一首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守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这首F五声徵调式风格的民乐作品,产生于民国初年的学堂乐歌,由德国留学归来的青主博士作曲,伴奏中用了陶埙,音色拙朴抱素、幽怨哀婉、苍凉凄楚,嗡嗡嘤嘤地,真是如泣如诉,呜咽梗喉,几乎把我的泪都催出来了。

      苏武本是汉武帝时期的朝臣,他的父亲苏建曾随卫青出征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平陵候,苏武兄弟三个年轻少壮,都在朝中当职,大有青云直上之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

     汉朝和匈奴几十年的拉锯战,双方都消耗殆尽,疲惫不堪。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攻打匈奴。匈奴却主动握手言和,鞮侯单于即位后,对汉朝心生恐惧,卫青、霍去病打得他们闻风丧胆、魂飞魄散。他们就把之前扣留的汉朝使臣送了回来。出于礼节和诚意,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把羁留在汉的匈奴俘虏也送还匈奴。这看似是一件没什么风险的亲和差事。苏武带着副手张胜和常惠护送匈奴俘虏归国。

      苏武完成使命,正等单于写封回信好回朝复命,没想到阴差阳错地生出了一件不冒烟的倒霉事:

      有个叫卫律的汉人,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个部下叫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想杀了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虞常把这事告诉了随苏武出使而来的好友张胜。谁知虞常的计划失败,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一定要查出虞常的其他同谋。苏武本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张胜怕受到牵连,才慌慌张张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即使你没参与,也脱不了干系,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后再处死,太辱没朝廷了!说罢,就要拔出剑来自杀。张胜和常惠眼疾手快地夺下了刀,劝住了苏武。

       虞常受尽刑罚,至死也不供出同谋,只承认跟张胜是旧友。

      卫律报告了单于,单于大怒,归罪于苏武,要杀掉他,被大臣们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归降。

     苏武一听卫律劝降,勃然大怒:“我是汉朝的使者,即使死,也决不降!不辱天子使命,不失大汉气节!”说罢,就拔刀自尽。卫律慌忙拦住,苏武的剑已在脖子划出一条刀痕,鲜血淋漓。苏武昏了过去。

      苏武被抢救过来。单于很赏识、钦佩苏武的忠贞气节。等苏武痊愈,单于又施出苦肉计,想亲自劝降。单于叫卫律审讯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并当场杀掉了。杀鸡给猴看,希望苏武惧死而降。苏武面不改色心不跳,决不动摇。见这一招不灵,单于又举剑砍向张胜,谁知张胜贪生怕死,居然跪地从降了。

       卫律转过脸对苏武说:“你的副手已经知罪而降,你也得连坐。”

       苏武义正言辞地说:“我既不是他同谋,又不是他亲属,为啥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要砍苏武,苏武伸出脖子,凛然无惧。卫律见苏武宁死不屈,只好放下屠刀,来软的。他和颜悦色地劝苏武:“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兵士和满山的牛羊,享尽了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归降匈奴,也和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指责卫律:“你身为汉人的儿子、大汉的臣子,怎么可以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和朝廷呢?!真是厚颜无耻!我决不会投降,即使死,也决不降!”

      卫律见苏武软硬都不吃,只好去报告单于。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喝,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就范。

      正值严冬,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块皮带或羊皮啃着充饥。几天过去了,居然没饿死。

       单于办法使尽,见这苏武是刀枪不入,干脆把他送到北海放羊去。北海就是今天西伯利亚荒原上的贝加尔湖一带,并特意把他和常惠隔开,不让他们互通消息。以此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挫败他的气节。据《汉书苏武传》记载:“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羝,就是公羊,等公羊下了仔,有了乳汁,就放你归汉。这不是明摆着要终身监禁苏武嘛。

       苏武到了北海,这人迹罕至的地方,鸟不拉屎,鬼不繁蛆,就连荒草也很稀少, 苏武唯一的伙伴就是手中那根使节,他寸步不离,日夜执在手中 。匈奴不给他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粮滓充饥。日子久了,节棍上的穗子全掉了光了。

       直到了公元前85年,鞮侯单于死了,匈奴内乱生变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汉武帝已死去,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归还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常惠和汉使费尽脑汁商量出一个万全之计。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请把苏武归还我们,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一听,吓了一大跳,还真的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连忙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确实还活着,马上放他回去。”

      苏武出使的时候满头青丝,年轻精壮,气宇轩昂。在匈奴被活活折磨了十九年,骨瘦如柴,须发全白了。苏武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官兵百姓倾城而出,迎接这位出使不辱节的大汉使臣。当大家看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瘦骨嶙峋,手擎着光秃的节棍一步步蹒跚走来,都感激地留下了热泪。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大使,值得每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脱帽致礼!

参考资料:《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2459~

           《苏武牧羊记》《汉书 苏武传》等

附:

苏武诗四首(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苏武诗四首(其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诗四首(其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苏武诗四首(其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两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苏武被汉宣帝赐爵关内侯。苏武当时在匈奴时和匈奴妇人生了个儿子叫苏通国,后来,汉使用金银、丝绸把苏通国赎了回来。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苏武和李陵(李广之孙)几乎同时落难匈奴,都在异国他乡历尽磨难,交情非比寻常。当苏武回国之际,李陵置酒为苏武送行,"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两人互相唱和,用诗歌表达嘱托、祝愿和依依不舍之情。南朝萧统编《文选》卷二十九收入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和苏武的《诗四首》,据传这些"苏李诗",是东汉后期文人假托苏武、李陵之名所作,这七首通常被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

      苏武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气节被历代的百姓广为传颂,因苏武高洁的品格催生出几十个成语典故:

北海朱旄 十九年归 啖雪龙庭 塞北驱羊  子卿持节子卿白首

属国餐毡  残毡拥雪   汉节支持  牧羊拢漠   海上看羊牧羝虽乳

白头苏武  白发丹心   看羊属国  窖里雪毡   节旄落尽  苏卿持节

苏武牧羊  苏武看羊   苏郎有节  雪窖冰天   雪窖羝羊  苏郎卧处

雪里餐毡  驱羊旧节等等等等。   

作者简介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从事教育工作。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