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琪微刊《民间》49期推出孙启泉《一棵树被大风吹弯了》
2019-01-15 16:14:53
  • 0
  • 0
  • 4


作者简介:孙启泉,现在安徽巢湖学院任职,系安徽省合肥市民盟市委委员,已在《诗刊》《青年文学》《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诗歌,有诗人选《2005年中国最佳诗歌》《2012年中国诗歌精选》等,出版诗集《万物多如意》等。

丁小琪微刊《民间》49期推出孙启泉


《一棵树被大风吹弯了》

         孙启泉

那棵树

被大风吹弯了

它只是弓着腰

要把风让过去的

然而,风已经吹得很远了

它还没有弹直腰身

它就那样弯着

弯成了风的姿势


孙启泉诗评:《“给我一颗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论孙启泉诗歌中的生命沉思

        ◎文/姜超

    安徽诗人孙启泉中年开始写诗,大概有十年的诗龄,却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迅速为诗界所熟悉。他沉醉于细小的事物,让真实的灵魂回到了诗意的再发现上。艾略特说:“诗歌的目的是在于用语言重新表现现代文明的复杂性。”孙启泉的诗歌围绕现代社会的问题而思绪飞扬,侧重静观与自省,视界广阔,其诗俯仰之间有着敏锐的深度、细度,文字真切可感,鲜润直观,具象唤之欲出,暗藏的力度锋利如刃。生活中的孙启泉为人不算精明,甚至有些许呆气,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但为人的老实不影响他为文的“狡猾”,他的诗歌平易中见含蓄,单纯中有繁复,明朗中藏深情。孙启泉的诗歌更像是一则唤醒人们对生命省思的启示,“给我一颗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他在予人感动的同时,又将人引入了沉思默想的精神世界。

孙启泉的诗歌浅白如话,不使用“圣词大腔”,刻意远离深度意象,每粒文字都素面朝天,铅华洗尽,其诗歌是本质、经验的还原。诗评家杨四平认为孙启泉诗歌,“保留住了生活的原生态,有着生命的体温和热气蒸腾的血气”。如同“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需要的诗句”一样,孙启泉正努力让遥远的事物贴近大地,以更开阔的胸怀、精细的眼光关怀世界,端详自己及周围人的生存状态。关注日常生活,表现微观细节,这不仅要求诗人最大程度地向存在敞开,也必然会造成观物方式改变。日常生活是孙启泉铺展诗意的起点,他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有着精准捕捉,这说明他的视点很低,以融入生活的姿态走入诗歌,坚持在场的表达,诗歌充盈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孙启泉在生活现场捕捉的诗意,他的所观、所感、所思,都带着粗粝的生活气息,读来让人“信其诚”。

     孙启泉从细微题材中生发诗意,注重挖掘内在经验。善于通过虚设场景切入日常生活,剖开现实晒出自己的灵魂,最大限度地表达内心经验。这种艺术呈现的方式,不仅使孙启泉的诗歌显得简洁、平实、内敛,而且具备了鲜活的生活质感。《一棵树被大风吹弯了》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棵树

被大风吹弯了

它只是弓着腰

要把风让过去的

然而风已经吹得很远了

它还没有弹直腰身

风已吹过去很多年了

它还没有弹直腰身

它就那样弯着

弯成了风的姿势

    全诗以树的弯曲述写人的异变,张力大而深厚。读者不自觉地想起曾卓的《悬崖边上的树》,曾老写的是不正常年代里一代人被扭曲的生活形态,充满战斗的气息。而孙启泉的诗歌则指向丰富,让“树”保持“弯曲”的“风”,既可能是滞重的文化沉珂,也可能是曾经刻骨铭心的一段情感。生存的压力,咬痛了诗人敏感的诗心。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有句诗:“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我觉得此语深合孙启泉诗歌的内在精神。


                           刊徽设计林美杉

                              

                 丁小琪2019年1月15日编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