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琪随笔曹植与《七步诗》
2018-04-12 21:15:33
  • 0
  • 0
  • 26

丁小琪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

      曹植与《七步诗》

    曹植最著名的诗作除了《七步诗》,就是《洛神赋》。

     曹植和曹丕都是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一母同胞。因其才智高于兄长曹丕,曹操曾几度想立曹植为太子,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后来,曹丕得到司马懿暗中相助而登上太子之位,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登基为魏文帝。

     曹植不仅文才盖世,还精天文知地理,管理朝政也颇有一套,处处都比曹丕技高一筹,在朝中很受追捧,威震朝野。这让曹丕忌恨在心,咬牙切齿,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心积虑地想除掉他。许多佞臣也从中挑唆,添油加醋。曹丕担心曹植日后势力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总想找借口杀掉曹植以绝后患。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曹丕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一定得要除掉他。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如果写不出就以欺君之罪杀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最是无情帝王家。众目睽睽之下,曹植在极度悲愤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他脑子一懵,大脑一片空白。突然,闻到远处飘来了烧毛豆的香味,立即有了灵感,很快构思完成,一蹴而就,写成了这首《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一奶同胞的亲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骨肉相残的恶劣行径,意象生动鲜明,表达出曹植对哥哥曹丕的强烈不满,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骨肉残杀的惨烈处境,也表现出诗人曹植生在帝王家的无奈和无助,沉郁愤激之情,如燃烧的豆萁,炽烈难熄。

      曹植的情感在这短短的七步之内经历了严峻的折磨和考验,这生死攸关的七步,刹那间大脑断了片,突来又有了灵光闪现,像黑夜的一束光,把思绪缓缓照亮,灵光迸发,决定生死的一首诗就这样写了出来,然后,曹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瘫软地坐了下来。

     这首七步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层层递进,把情绪推向高潮。君叫臣死,臣活不到天亮。曹植的表达不得不委婉含蓄,决不能锋芒毕露,即使天大的委屈也得含不露。但还必须戳到曹丕的疼处,让他幡然悔悟,让这个穷途末路、悬崖绝处突然有个新转机。这样的事情,概率很低。曹植果然机智,巧妙地运用釜中豆子和釜下燃烧的豆萁来做暗示,让一触即发的生死博弈,因暗示的昭然而变得敏感暧昧,这种含蓄昭然暗示触动了曹丕的恻隐。看似借物抒情,实乃辛辣讥讽,这是一首寓意颇深的寓言诗。既体现了曹植的机智聪明,又反衬出曹丕的愚笨拙劣。跟天才诗人玩诗,曹丕显然不是对手。最后,曹丕还是被诗中的拳拳的手足之情深深地打动。

      曹植文风俊逸刚健,才高八斗,备受历代文人赏识。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歌美学专著《诗品》给曹植的品第最高,称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才华横溢,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而谢灵运本人也很自负,他曾经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成语"才高八斗”说的就是曹植。谢灵运的刚愎自负给他带来了厄运,他最终正是因为恃才傲物、轻慢朝纲而惨遭权贵杀害。谢灵运说此话时,毕竟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没出生呢。清代杰出诗人王士祯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排序,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是也。 可见曹植受推崇被仰慕的程度。

   


 曹植与《洛神赋》


  《世说新语》另一记载:太祖(曹操)下邺,文帝(曹丕)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使人揽发,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甄曰:“不复死矣!”遂见纳。

甄洛

    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甄洛,初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父子战败而亡。曹丕首先杀进袁府,想得到享誉当下的大美人甄洛,一身着素服的女子把头伏在袁老夫人的双膝上嘤嘤哭泣。曹丕令女子抬起头来,见这女子蓬头垢面,晶莹的泪珠流经之处,却洁白如玉。用丝巾一擦,只见光彩照人,宛如仙子。曹丕欣喜万分,把她带回了帐中占为己有,纳为正妃。这就是甄妃。

     后来,汉献帝送给曹丕两个美女,有了新宠,甄妃备受冷落。甄妃心生不满,惹怒了曹丕,被曹丕彻底唾弃。甄妃年长曹丕很多岁,生下魏明帝曹叡后,年老色衰,被打入冷宫。年少的曹植,怜香惜玉,对失宠的甄妃心生爱慕。甄妃最后的日子,整日糟糠充饥,乱发遮面。曹丕继帝位后,立即遣使赐死了甄氏。曹植去拜谒时,曹丕把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实有嘲弄之意。

      曹植抱着甄氏的遗物伤心之至。回封地路过洛水,在洛水之畔,梦见了甄妃,若仙若神,浮魂漂灵,飘摇不定,但终究是 “人神之道殊”,阴阳两相隔,乾坤遥相对,似梦不是梦,似真不是真,撩人心扉,惆怅困惑,悲戚难当。曹植悲喜交加,写下了这篇撼人心魄的《感甄赋》,把一腔悲愤、哀恋、惋惜、无助都寄托在这篇如梦似幻的文字里,借助甄妃梦影塑造出洛水女神宓妃的浮幻飘逸灵动唯美的形象。洛神,传说是伏羲之女,溺于洛水而化为洛神宓妃。

       后来,甄妃之子魏明帝曹叡碍于情面,有意掩盖母亲和叔父的这段感情,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他这一改名不打紧,竟弄巧成拙,“欲盖弥彰”,一时间,坊间邻里臆想百出,猜测不断。就连曹植和曹叡也没想到,这篇《洛神赋》因宓妃和甄妃扑所迷离真真假假的角色互换,意象重叠,竟炒作成了千年传颂不衰的惊艳凄美的爱情故事。

      中国人物画鼻祖西晋画家顾恺之,深刻地领悟了曹植《洛神赋》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趣,依据《洛神赋》所幻化的故事情愫,用“铁线描”手法,如春蚕吐丝般轻盈细腻流畅的线条,在绢素上刻画出人物的婀娜多姿的动态和纷繁复杂的情绪,画面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生动地再现了曹植与洛神相逢的惊喜欢愉和洛神无奈离去时的惜别情景。人物以不同的姿态多次出现,所绘的洛神飘逸灵动、顾盼生辉、低眉敛目、情意缠绵,准确地表达出爱恋中的女子纤巧妩媚、娇羞含蓄、优雅脱俗的姿态,画面人物疏密得当,时间和空间自然变换,和曹植的赋中所描述的宓妃形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水波氤氲,凌波仙子微步而来,衣带飘扬,低眉敛首,颊露羞涩,对曹植深含爱恋,欲留又去,依依不舍。画面中的曹植站在岸边,痴情凝望着远方水波之上云髻高耸、衣带飘扬的洛神,只见那洛神欲去还留,欲留不能,顾盼之间满是留恋和倾慕,最终在云端渐去渐远,留下曹植情何以堪,呆立岸边,难分难舍,把秋水望穿。随着情节的展开,画面中又多次出现曹植与洛神的相见场景,可叹佳人难得而佳境不长,心中不觉惆怅难当,犹豫迟疑,敛容定神,以礼自持。最终,洛神驾着六龙云车于云端恋恋不舍地渐去渐远,留下曹植肝肠寸断。

      顾恺之的神来之笔使整幅画面充斥着强烈的虚幻空灵的神话气氛和飞扬洒脱的浪漫主义情调。此幅画作创意构图、情节设置、人物动态、细节刻画以及设色技巧都堪称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之瑰宝。

    《洛神赋图》是诗与画珠联璧合的杰作,与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并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据三国志记载:卞太后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子文,绝不能再害了子建,否则我跟你没完。于是曹植才得以活下来。

     太和六年232年11月曹植抑郁而死,时年41岁,葬于东阿鱼山。

    丁小琪 2018年4月12日桃李居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从事教育工作。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