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羁北哀江南
2018-06-11 14:29:54
  • 0
  • 0
  • 11


丁小琪文化随笔“金诗银典”之《庾信羁北哀江南》

      据《高山志》记载,春秋时期闻名遐迩的高士季札,有一天在舜山遇到了另一位贫而有志的吴中高士“披裘公”,“披裘公”一贫如洗,没有换洗衣服,五月还披着裘皮,终日打柴为生。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季札同行,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札对披裘公说:你把那锭金子捡起来吧。披裘公一听便发了怒:为什么你不捡呢,自处高洁,把别人看得那么卑下!我甘愿五月披裘,也路不拾遗!

五月披裘

       传说庾信特为画作《五月披裘》题赞: 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庾信对披裘公的礼赞实有铭志之意。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庾信志存高远。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文学家,是北朝唯一 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祖籍南阳新野,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是当朝的高官,亦是著名的文学家。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庾肩吾出入南朝梁萧纲的宫廷,成为宫廷文学的代表作家。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萧绎。后奉命到北朝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西魏的君臣都很仰慕庾信的文学盛名,强留他居北仕魏,北周替代魏后,庾信又被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升官封侯。所以,庾信别号庾开府。南朝陈和北朝周通好后,流寓北方的南臣都回归南朝了,唯有庾信和王褒不得回南方,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文才出众学识过高,而被北周强留使用。

      文学史上对庾信的创作成就可归结为两项:赋则《哀江南》,诗则《拟咏怀》。

     庾信早期的诗歌雍容华贵,多写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之类的小品,大都是宫体文学的范畴。其语言华丽,注重音节,而且有较强的节奏感,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春赋》,语言技巧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成就: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说的是宜春苑里,春意刚萌动,披香殿的妃子们,就已喜气洋洋的穿上了春衣;欢快的鸟声千鸣百啭,沉浸在新春的试喉之中,转眼间杨花飘舞,飞荡满城了。

      庾信《哀江南》中的 "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庾信羁旅仕北,家世与国史、个人遭遇与民族灾难融汇在了一起,伤感梁朝灭亡,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腐朽无能、成败兴亡,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和自身由南至北的经历,指出了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诚动人,情感凄婉深刻,风格苍凉雄劲,格律严谨规整,气度豪迈疏放,具有史诗般的格局和气魄,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宏伟,是中国辞赋史上的名篇巨制。

   《哀江南》中的:“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悲哀感伤情绪透彻心扉。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盛赞庾信: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赞美庾信的诗清新:“清新庾开府”,又在《戏为六绝句·其一》夸奖“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仕途生涯的变迁也改变了庾信的文风,他前期的宫廷风作品清新俏丽,后期的作品多是怀念故土咏怀感伤的抒情作品,就显得沉重老成。 庾信仕北生涯是孤独寂寞的。他对北朝的文学不屑一顾,在北朝的二十八年没有知己也没有知音。的确,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文化落后于南朝太多太多,游牧民族统治的北朝,几乎是文化沙漠。庾信常年待在北方,天长日久的,诗风中也不知不觉中沾染了北方的粗犷豪放沧桑凛冽的气质。他写的最多的是同题诗《拟咏怀》,共二十七首,几乎每首诗里都有典故,借典隐喻,借古喻今,曲折地表达他仕北羁旅之悲、亡国之恨、思乡之愁、离国侍敌之屈辱:

      《拟咏怀》之十:"悲歌度辽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拟咏怀》之二十六:"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中三次化用了"荆轲易水歌"。

      庾信用"荆柯易水歌"的典故,联想到自己离开南朝梁而羁留北方,一次次为他人送别,自己不得归,其中饱含了羁旅北方的忧愁,也蕴含了对故国的怀念。这种羁留仕北的无奈,几乎每首诗中均充分的体现,庾信从未放弃过要回江南故国的想法,但西魏司马氏强留着他不放,看着许多南朝流寓之士回到江南,唯独自己被留不遣,就像李陵送别苏武,燕太子丹送别荆轲那样的无奈悲切。可见庾信归国之心十分强烈。庾信的诗通过用典,抒写仕北后的羁旅之叹、亡国之恨以及自责悔恨之情,归结成一个字:"愁",归结成两个字:"悲愁"。

      张喜贵先生在《创伤记忆与庾信后期的创作》一文中提到"庚信在北朝,28年都没有停止回归故里的企盼,国破家亡、自己羁旅的痛楚与对梁王室的眷恋,构成了他创作的中心主题"。

      庾信的这种"愁思"、"愁绪"“悲苦”用一个专业学术名词来命名的话,就是:"羁旅之叹"。 

      关于庾信仕北时期的诗文, 杜甫有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是对庾信诗赋艺术的最高奖赏。

      后来,南朝的人问庾信:庾大师,你觉得北朝的文人怎么样?有没有真才实学呢?

      庾信回答:''只有温子升的《韩陵山寺碑》碑文还可以探讨一下,还有薛道衡、卢思道两个也勉强可以说说,至于其余的文人嘛,都是驴鸣狗叫,喧扰嘈杂而已。

       庾信对于北朝文化的不屑,要归罪到历史的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年战乱,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侵中原,中原的门阀贵族、官僚地主、文人墨客和高士贤人大量南迁,被少数民族政权统辖的北朝几乎沦为了文化沙漠。

 

参考资料:王静 从庾信《拟咏怀》用典看其仕北心态

                德育名人小故事《 庾信. 披裘负薪》

               《古诗鉴赏辞典》

               庾信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丁小琪2018年6月11日桃李居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音乐教育和新闻学双本科学历。从事教育工作。著名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