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022-10-09 19:28:33
  • 0
  • 0
  • 0

丁小琪2016-06-0501408

丁小琪文化随笔《金史银典》之晏殊《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丁小琪     

      大学者王国维把人生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一境界,正是北宋词人晏殊的千古名篇《蝶恋花》中的绝句。晏殊本意说的是秋景萧瑟、西风落叶时触景生情的爱断情伤。王国维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升到哲学高度来感知,做学问成大业要视野辽阔、目标远大,成为治学的第一境界。当然,诗意双关,无可厚非。

      晏殊的文字一向清雅旖旎、气韵柔润、格调温婉、寓意深邃、意境清新,标准的婉约之风。这首《蝶恋花》是暮秋怀人之作,由秋晓庭圃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这“槛菊愁烟”分明是亦真亦幻,这“兰泣露”分明是幽哀凄绝,抒写了作者孤寂悲凉、迷乱怅惘的复杂情绪,这“愁烟”和“泣露”既有拟人化的虚,又泛着人间烟火的实;“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完全是悲秋的意趣,从“燕子双飞”影射出如今独栖枝头的孤寂,那曾经的檐下呢喃、枝头啁啾、相依相随的情景,已成过眼云烟,孜然一身的愁绪怎好驱散?接下来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引来明月斜光,把低落的爱断情伤浓烈地渲染起来,诸如天涯共明月、举杯邀明月、海上生明月等等,以明月寄相思,以斜光话别离,托物思人,借物言志,触景生情,由感而伤。

    “昨夜西风凋碧树”,碧树一夜凋尽,可见西风之肃杀猛烈,无边落木萧萧下,萧瑟的秋、惨淡的冷、凛冽的风、透心的寒、悲愁的苦,把离乱情愁推到向了高潮,世事如此,让人情何以堪?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登高远望,望眼欲穿的情绪更加强烈,望到了尽头,望到了极致,望穿了,望透了,望断了,也不见踪影,把望眼欲穿的离愁别绪推向了巅峰。

      但骤然间思绪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眼前那一望无际的辽阔,那盛大空旷的高远,让人精神一振,幕帘庭院的哀愁突然间变得如井底之娃般渺小,这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况味,把人的视野一下子放大了,豁然开朗,有了洗尽铅华的泰然淡定和高致。可见诗人的绝望不是歇斯底里式的,深婉中足见含蓄,广远中饱含蕴意,黯然中深藏豁达,用笔节制,收放有度,令人回味无穷。

      既然高楼凭望不见所思,那就音书遥寄,鸿雁传情,“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用彩笺素帛写封信笺呢,可山长水阔的,你究竟在哪里呀?摇曳不定的情绪跃然纸上。不愧是婉约派的名篇,晏殊把一个伤离怀远、情致深婉的爱断情伤表达得淋漓尽致,收放妥帖,拿捏得当,让这段离乱情伤变得更加荡气回肠。

      纵观整个文学史,不过是宦海沉浮中的一桩桩格调高致的爱断情伤。晏殊也逃不脱。晏殊担任京兆尹时,看中一个美女,纳为侍妾,每次有客人来,他都要显摆一下,召唤侍妾来唱赋吟词。不料此举却惹怒了夫人,夫人不好迁怒晏殊,就悄悄地把侍妾卖掉了。晏殊虽生气,但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好友张先来访,看着席间的冷清,暗知晏殊的心事,就从教坊唤来几个歌姬,那歌姬一开口便是:“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睹物思人,晏殊一听,悲从中来,幽愁沉吟,不思茶饭。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晏殊突然就横下心来,挺身站起,高声命人速去把侍妾给我再买回来!

      这下子可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出生在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祖上为躲避五代十国的战乱,从山东搬迁至此。这里远山如黛,抚河环绕,山清水秀,别有洞天,被风水仙称之为风水宝地,要出大人物,但是,千万不能动那块大青石。晏殊年轻的父亲,对风水仙的话充满好奇,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犯了禁忌,悄悄撬开了宅地上的那块大青石,这时,噗噗闪闪地飞了出来一只白色的鸽子,那鸽子在天空中盘旋了一圈,径直向南飞去,就在他放下石头的一刹那,另一只将要飞出的鸽子被重重地压住了,这只鸽子的腿被压断了。无巧不成书,就在那个当儿,晏殊出世了,聪明伶俐的小晏殊,一出生就有点瘸腿。那只南去的鸽子,飞到了不远处的吉安,那里生出了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这里出了个晏殊。当然,这都是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有点玄乎,但进贤出了个晏殊,吉安出了个文天祥,这却是事实,而且两人都是名垂青史的大文豪。     

      也许是风水仙的话应验了,小晏殊幼年就表现出出众的天才,他五岁就能诗善文,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聪明又好学的晏殊,在14岁时遇到伯乐,江南按抚张知白推荐他,以神童的身份参加该年的殿试。晏殊初生牛犊不怕虎,泰然自若地答完了考卷,受到宋真宗的嘉赏。

      宰相寇准有点小嫉妒:“晏殊是外地人。”

      皇帝回答:“张九龄不也是外地人吗?”

     在进行是诗、赋、论的考试时,晏殊上奏说:“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晏殊的真诚和耿直让宋真宗更加赞赏,授其为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晏殊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为人谨慎,交友持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侍郎。

      晏殊刚入朝时,天下天平,朝廷无事,文武百官各择盛景赴宴饮欢,晏殊当时很穷,游玩不起,只好和兄弟们闭门研习诗书。皇帝要给太子选讲师,钦点晏殊上任。众臣不解,皇帝说:听说文武百官都去馆阁宴饮喜游,一天到晚纸迷金醉,唯有晏殊闭门读书,他谨慎忠厚,最适合教习太子。晏殊面圣时,皇帝告知了任命他的原因后,晏殊质朴不拘地说:“不是我不喜欢宴游玩乐,我家里穷得很,没钱出去玩啊。”皇上再次被晏殊的诚实打动。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重用,升为宰相。

     秉性真诚耿直的晏殊,和苏东坡等文人一样,仕途生涯跌宕起伏。诚实耿直有时是好事,但在风云莫测、沉浮不定官场,不懂得圆润融通,不懂得进退有度,会惹大祸的。

     晏殊一生富贵,诗作多吟诵于楼榭歌台、花前月下,他的诗词因深婉含蓄的意蕴、闲丽雅致的笔调、谐适自如的韵律,而成为北宋的词坛宿将。他虽身份尊贵,政绩卓越,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但千百年来人们耳熟能详、世代传颂的却是他的千古绝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丁小琪2016年6月4日桃李居  


参考资料:欧阳修《宋史·晏殊传》、《晏元献遗文》、晏殊《蝶恋花》、晏殊《浣溪沙》、王国维《人间词话》等  。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