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河《诸葛武侯躬耕歌》文化艺术元素赏析
2022-10-09 19:54:31
  • 0
  • 0
  • 1

丁小琪2019-09-1101698

拐河《诸葛武侯躬耕歌》文化艺术元素赏析

   清朝康熙年间,南阳方城县拐河镇群众,在沣河淤沙中发现一块晋代诗画碑刻,呈竖幅长方形,碑刻高1.36米,宽0.71米,上半部刻有《诸葛武侯躬耕歌》,下半部刻绘着诸葛亮画像,落款是“晋永和三年岁次癸亥秋月谷旦尚书左仆射顾和浴手敬书”。

 

   碑刻中的诸葛亮,头戴三梁进贤冠,手执羽扇,神情泰若,极目远方,若有所思,静坐草庐中。门前,美人蕉叶片肥厚,生机盎然;太湖石崎岖嶙峋,矗立窗棂边;苍松遒劲,掩映门额;翠竹挺拔,摇曳窗边;庐外晓岚流云绕宅生,诸葛亮安然闲淡隐居中,俨然置身仙境。

   这首《诸葛武侯躬耕歌》融和了南阳当地的民俗俚语,颇具民谣号子的味道。和汉乐府诗的口语性和叙事性特征如出一辙。碑文共30句150多字,生动地映射出诸葛亮当年在南阳安闲随意、自给自足的耕读生活:

躬耕南亩乐如何,吃也靠著,穿也靠著。

力勤粪多做生活,麦也添多,谷也添多。

耕三馀一要斟酌,丰也不错,凶也不错。

浪荡嫖风与赌博,家也消磨,产也消磨。

乞求邻家借升合,张也推托,李也推托。

赤手空回泪如梭,妻也不乐,子也不乐。

一家饥寒可奈何,冻也忍著,饿也忍著。

亲朋看见无人作,你也改过,我也改过。

沾体涂足甚快乐,吃也在我,穿也在我。

不向旁人借升合,哪怕他张推托,李推托。

   这首《躬耕歌》显然和《出师表》的奏疏文有天壤之别。出道前的诸葛亮,过着平民百姓的耕读生活,他没有必要用高大上的官方文体来记录平俗的生活,没有谁规定他不可以哼唱民间歌谣、劳动号子、民间小调。《诗经》上辑录的不也正是这类的文字嘛,中国音乐史上把这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都归纳入民族音乐别类中,这些民间歌谣、劳动号子、民间小调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躬耕歌》中的生活,呈现的是有血有肉贫民时期的诸葛亮,他也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人质疑《诸葛武侯躬耕歌》的真实性,认为不是诸葛亮所做。做学问就是不断地研究、研究、再研究,在不断的探究纠错中找到答案的。那么我们不妨把《诸葛武侯躬耕歌》和被历代学者所认可的诸葛亮的《梁父吟》比对一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不难发现,这首《梁父吟》和《躬耕歌》和诗风很极其相似,通篇诗文没有意象,也不故弄玄虚,平铺直叙,直抒胸臆,直抵所叙述事物的本质,和《汉乐府》的很多名篇诗风如出一辙,如《汉乐府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和《诸葛武侯躬耕歌》何其相似,看似累赘,实际与排比句异曲同工:

    躬耕南亩乐如何,吃也靠著,穿也靠著。

    力勤粪多做生活,麦也添多,谷也添多。

    耕三馀一要斟酌,丰也不错,凶也不错。

      ......

     这种递进式的排比,把想要表达的内容一层层地推向前进,一步步地把事情表达清楚。所不同的是,《诸葛武侯躬耕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诗,它更接近于劳动号子、民间小调,是劳动时哼唱的小曲,诙谐、戏谑、调侃,甚至有一点自嘲,更接近民俗俚语和民间谣曲,再比如唐代张打油的打油诗《天兵百万下南阳》: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援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张打油的诗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诗,被戏称打油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存在即合理。史学上有正史和野史,《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就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诗文也有官方和民间之别。不能说诸葛亮后来贵为蜀国丞相,他当初的平民情趣就不得存在了。

   那么,官至尚书左仆射西晋宰相顾和,有什么契机来到北中原,写下这通《诸葛武侯躬耕歌》碑文呢?从偶得的一本中州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 三国志 晋书》中找到了线索:东晋永和七年,苻健僭称王,国号泰。晋穆帝司马聃派青州来降的鲜卑人段龛为镇北将军,去平定苻健叛乱,尚书左仆射顾和应该是作为朝廷监军来到北中原的。《二十五史 晋书 卷八 帝纪第八》记载:

“永和七年春正月丁酉,日有蚀之。辛丑,鲜卑段龛以青州来降。苻健僭称王,国号泰。二月戊寅,以段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石袛大败冉闵于襄国。夏四月,梁州刺史司马勋出步骑三万,自汉中入秦川,与苻健战于五丈原,王师败绩。加尚书令顾和开府仪同三司。刘显杀石祗。五月,祗兖州刺史刘启自鄄城来奔。秋七月,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顾和卒。”

    由上文可知,永和七年春正月,顾和才得以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尚书令待遇。“开府”,就是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仪同三司”就是与三公一样的待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高级官位。这是朝廷对有功大臣功劳的重赐。

    也就是说,顾和在永和七年之前,官位未及尚书令,这与南阳方城拐河清代出土的碑刻《诸葛武侯躬耕歌》顾和的题跋落款“尚书左仆射”相一致。顾和是在晋惠帝时迁“尚书仆射”的,相当于尚书令的副手。“仆”,是“主管”的意思;“射”,就是主射者掌事,古代重武。所以,诸官之长被称为“仆射”。

    据《二十五史 晋书 卷八 帝纪第八》记载可知,顾和本次官职的提升与这次北行的战事有直接关系,顾和在军中原本达不到“开府仪同三司”的三公待遇,因功得以加升。

   《诸葛武侯躬耕歌》碑文落款:“晋永和三年岁次癸亥秋月谷旦尚书左仆射顾和浴手敬书”的“癸亥”而备争议。晋永和三年即347年是丁未年。《二十五史 晋书 卷八 帝纪第八》中关于天干地支的记载,只有永和元年的六月是“癸亥”月。《诸葛武侯躬耕歌》的纪年落款当属手误。

  《诸葛武侯躬耕歌》碑刻,落款年代是东晋,与三国相近,又有东晋名宦顾的落款,因此具有很强的史料研究价值。毫无疑问,这是诸葛亮躬耕在南阳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即便是明清时期复刻的,也同样真实地记录了诸葛亮当年在南阳的躬耕生活,传承着广大南阳人民对诸葛亮的热爱。


    这方由东晋名宦顾和手书的诗画碑刻,原本保存在拐河镇高中院内,2014年秋被盗。“据住持史振松先生讲,村民代代口传该碑是从南河捞出的”(龚运喜语)。笔者有幸从拐河民间搜集到一张原石拓片,总算还能见到这方《诸葛武侯躬耕歌》碑刻的基本面貌。


参考资料: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五史 三国志 晋书》

      《晋书顾和传》、贺金峰 《拐河关庙与晋代诗画石》

       龚运喜《晋代“孔明躬耕歌”碑》等


作者简介: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从事教育工作。音乐教育和新闻学双本科学历。著名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入选“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新锐诗人”。有数百首诗文被多家报刊杂志转发。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