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养蚕织丝养育炎黄子孙
2016-10-13 09:46:03
  • 0
  • 0
  • 0

   

  嫘祖养蚕织丝养育炎黄子孙

         丁小琪编写

嫘母

       众所周知,丝绸制品最早起源于中国。据科学家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有成熟的纺织技术,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罗、绮、锦、绣等品种,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将丝绸推向了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说起丝绸制品,便不能不提首创养蚕抽丝技术的人——嫘祖。 

第一主题:意外发现

    一年夏季,嫘祖见雷泽的鱼儿肥了,便带着女人们去捕鱼,打算给部落的人炖一锅鱼汤来补补身体。不想雷泽边上还长有一些桑树,时节到了,桑树上结出了黑紫色的桑椹,个大肥美,非常诱人。摘下几颗尝尝,清凉酸甜,极是可口。  

       于是,嫘祖带人直接在桑树下支起了一口大锅,想着下午男人们回来以后,一边喝着鲜香的鱼汤,一边吃着可口的桑椹,心里一定会美开花的。

       谁承想,煮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嫘祖在翻搅鱼汤时,勺柄上缠上了一些比头发还细的白丝。嫘祖取下细看,白丝闪着晶莹的光泽;摸摸,再拽拽,柔软且富有弹性。嫘祖仔细查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锅中不知何时落进了几片桑叶,而且有一片桑叶后面还粘着一个白色小球。  

   莫不成这些白丝就是这小球变成的?抱着这个想法,嫘祖一边添火一边仔细注意那个小球。慢慢的,沸水把白色小球煮散了,变成了一缕一缕的白丝。  

       想法得到证实后,嫘祖抬眼看向了头顶的桑树。果然,桑树的很多叶子上都有这种白色小球。这个发现,让嫘祖惊奇之余眼睛一亮。她想:这种白丝很有韧性,而且轻巧,如果可以收集很多的话,不就能编织成衣服吗?  



第二主题:植桑养蚕

      打定这个主意,嫘祖便循着雷泽边的桑树一棵一棵找寻,把这些白色小球都收集了起来,用抽取出来的白丝做出了一件衣服。穿上很是轻薄舒适。可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些白色小球居然自己裂开了,从里面爬出了白色的虫子。  


  

 

       嫘祖起初很是诧异,但很快便想通了。她记起春夏季节有时路过桑树下,经常能看到一些白色的虫子爬在残破不堪的桑叶上,而且嘴里还像蜘蛛那样吐丝。想到这一点后,嫘祖便找来一些白色虫子和桑叶,试着放进器皿里养着。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白色虫子不见了踪迹,却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小球。嫘祖见状大喜,忙把这件事告诉了部落其他妇女。于是,大家都开始效仿嫘祖养这种白色虫子,取丝做衣。这种白色虫子,便是蚕。  

      于是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桑蚕养殖。  

第三个主题:缫丝纺纱

       

第四个主题:缝绣制衣


     据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便有工艺讲究的丝绸服饰。因为嫘祖首创养蚕缫丝,福祉后世,因此被后人祀奉为“先蚕娘娘”。《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敦煌壁画中飘逸的丝绸(资料图)       我国的丝绸直到秦汉时期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流传到了别的国家,但价格十分昂贵,只有帝王级别的人才能使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直严密监控着丝绸制造和养蚕的技术,禁止其流传到外国。然而,中国丝绸的秘密最终还是传出去了。对此,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公元六世纪,两个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僧侣,把我国的蚕蛹装进了空心手杖里,偷偷拿回了自己的国家。二说是因为唐朝和亲频繁,于是,想继续穿着华服的公主便偷带蚕蛹出嫁了。    数千年来,蚕丝制品一直深深影响着整个世界。一直到近现代,才出现了价格相对低廉的锦纶、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来替代丝、麻、棉、毛等天然纤维。不过这些替代品的出现并没有减少蚕丝制品丝毫魅力,打开电视,常常能看到丝绸服饰在各大时装周上大放异彩,而且苏杭地区出口的丝绸,在世界上也备受追捧。   

    

第五个主题:纺织绘绣冠服威严

 1. 方雷氏女节发明骨针和梳子  

 

      轩辕黄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女节是一位非常有心计的女人。嫘祖发明养蚕后,她发明了骨针。她把丝线穿在骨针尾部,缝起衣裳飞针走线,宫里没有人不佩服的。她所掌管的二十多位宫廷女婢经常蓬头垢面,因此每遇到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用她自己手指把每个女子头上蓬发一一捋顺。方雷氏为这些事经常发愁。有一年,发生了一场大洪水,替黄帝发明舟船的狄货,从洪水中捞回比胳膊还粗十九条大带鱼。方雷氏用柴火把石板烧热,把带鱼放在石板了,上下翻滚,不一会带鱼就烧熟了。狄货一口气吃了三条,鱼刺堆了一地。方雷氏随手拣起一根,折了一节,左看右看,非常美观,不由得用带鱼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乱发。岂料不一会儿,蓬乱的头发被梳得整齐服贴。方雷氏惊讶地把这些带鱼刺暗暗收藏起来。

第二天她把这些带鱼刺折断成一扎长的短节,叫来她身边的所有女子,一人发给一节教她们如何梳头发。

     开始,有的女子不会使用,鱼刺扎进头皮,有的则用力过大,一下子把带鱼刺折断了。此事虽然失败了,但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带鱼刺对她的启发。用什么东西能代替带鱼刺呢?方雷氏苦苦思索,日夜设想。有一天,她遇见黄帝手下专做木工的师父,她把带鱼刺拿出来,要求师父依照鱼刺模样做一把木质的梳子。几天后,一块木板作成一把带鱼刺式的梳子完成了。方雷氏一看笑着说,这刺比手指头还粗,简直像个耙地的耙子,这怎么能用来梳头发呢?但木工师父并没叫方雷氏失望。回去后他改用竹子给方雷氏作成了一把梳子,方雷氏看后,非常高兴。

      中华民族妇女使用梳子时代从此就开始了——这就是梳子的由来。

      方雷氏女节还种了白、黄、紫三种颜色的木棉,到木棉开花的时候采花去子,把花击松,用纺车摇而引之,成为棉纱,然后再上织布机就能织出棉布来。她还把苎麻的皮织成粗布,透气凉爽,可以做成夏季的衣裳。

  

2.嫫母造镜

                   

  


       嫫母是黄帝的第四位妃子,她发明了镜子。

    黄帝除元妃嫘祖外,还有方雷氏女节和彤鱼氏。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当时黄帝经常带着部落里的男人们外出东拼西杀,部落的女人们都留在基地,这个“女儿国”由嫫母和嫘祖管理,她们俩同住一房,亲密合作,作为基地“女儿国”的最高领导,管理着黄帝的后宫。

      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丑妻家中宝,黄帝娶嫫母为妻。嫫母是个贤内助。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私下鼎力相助。

      嫫母奇丑无比,她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嫫母知道自己长得比别的女人丑陋,她不好意思和众妃一起去水边映水梳洗。 一天,她在河边发现一块光洁的石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左映右照,竟然照出了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丑陋的容颜,她黯然神伤。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嫫母就捡回这块石头回家仔细打磨,并用柔软的毛皮反复擦拭,不久,就打磨得光亮可鉴。这样,她每天再也不用到去水边去梳洗了,她躲在自己的卧室里,悄秘地巧装打扮。黄帝见到嫫母坐在房里对着石头镜梳洗打扮,很惊奇,原来嫫母自己发明了一枚镜子,这枚最古老的镜子竟是块石头磨成的。黄帝直夸嫫母聪慧过人,于是就命人用金属锻造打磨出和这块石头一样光亮的金属镜子。真正的镜子就出现了。

   

嫫母发明了石镜

      嫫母虽然丑陋,但是很聪慧并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黄帝对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后宫的责任交给了她。在黄帝周游巡视天下时,黄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黄帝命令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这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工作。嫫母因非凡的才智和能力,被黄帝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恶避邪。

 

        嫫母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褒扬的第一位丑女。

     《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其实镜子的发明,功劳在嫫母。

 

   3.彤鱼氏发明了石板烤肉人类开始吃熟食

黄帝和彤鱼氏

      彤鱼氏美丽而贤慧,是黄帝的第三位妃子,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有一年,黄帝宫里很多人因吃生肉,经常闹肚子。为这事黄帝手下的名医岐伯、俞夫想了很多医治办法,都未治好。还死了很多人。黄帝为此事经常闷闷不乐。

     这年夏天,部落成员跟随彤鱼氏上山打猎,在雷电引发的森林大火中,彤鱼氏发现烧焦的野羊肉特别香,就叫大伙都来尝尝。从此,她让大家都把猎物烧熟再吃。

        彤鱼氏这次上山打猎,虽然遭受了一次大火灾,人类吃熟食却从此开始了。

       彤鱼氏回到黄帝宫,什么也不干,整天带领身边所有女子上山挖石板。不几天,大小石板摆了一大堆。彤鱼氏叫把每块石板都支架起来,从下面用柴禾烧。等到把石板烧热烧烫后,再把打回来各种猎物肉,用石刀切成薄片,放在烧烫的石板上左右翻动,连烙再炒。开始妇女们都用手翻动,谁知,石板烧热后,特别烫手,很多妇女把双手指头全都烧烂了。有些石板由于火力过大,有的烧破了,有的烧炸了。彤鱼氏并没灰心。她折了很多竹子,折成短节,用竹子棒棒代替手指翻肉、炒肉。对烧破烧炸的石板,经过细心琢磨,对于易烧破、烧炸的石板一律不用。专门派人上山去挖耐火烧的石板。不多久,所有大小先民点(村落)都采用石板烧肉炒肉吃。为了烧烤猎物,她又带领女性族人磨制大小石板;为避免手指烧伤,她又将木棍竹棍做成筷子,翻炒食物。后世将她尊为烹饪业的始祖。筷子出现了。

      彤鱼氏是鱼族,炎帝族系。

     

   彤鱼氏图腾


      传说,黄帝部落的先民们,从吃上熟食肉后,疾病大大减少。轩辕黄帝为彤鱼氏、方雷氏各记了一大功,并叫仓颉把这些发明创造记在功劳簿上。历史进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认为唯独中国的饭菜好吃,中国的烹调技术很高。科学家也发现用筷子夹取食物,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手腕等30多个关节,50多条肌肉的运动。这对大脑、关节、肌肉的刺激锻炼十分有益。所以,用筷子进食有益于健康。特别是对儿童。这是中华民族一大文明。

      使用筷子进食有益于健康。这是中华民族一大文明。


      在大殿议朝时,黄帝头载冕冠,身穿衮服,胸前佩带美玉,仪容端祥而美好、神色凝重而威严,臣民悄然肃穆,心生敬仰。由此冕冠与衮服成了中原历朝历代帝王不可缺少的服饰。

    从此,人类衣冠楚楚地进入了真正的文明时代。


      丁小琪2016年10月13日编写



  


   

  

      

 

     

     

      作为华夏始祖,黄帝有四房妻室,每一位妻子都是发明家,实在是人生的赢家呀!   

       我国的丝绸直到秦汉时期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流传到了别的国家,但价格十分昂贵,只有帝王级别的人才能使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直严密监控着丝绸制造和养蚕的技术,禁止其流传到外国。然而,中国丝绸的秘密最终还是传出去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品牌、各种面料的服饰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让人目不暇接。不过,丝绸作为一种经典面料,始终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者简介

丁小琪,女,南阳人,著名网络诗人。声乐教师,高级职称。音乐教育和新闻学双本科学历。有作品数百首被多家报刊杂志及民刊选发。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因《的士司机和老婆的对话》而红遍网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