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2018-11-29 22:34:50
  • 0
  • 0
  • 7

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转载:石刻迷的博客 

顺阳朱子书院——演绎学馆

[转载]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桑林野合图》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中国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的原始拓片桑间野合图画像砖29×50cm,厚6cm具体画像为:在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桑树下,一对男女正裸体交媾,脱下的衣服挂在桑树上,女子采桑用的小竹筐抛在一旁,似有“野合”地点的寓意。桑树上还有两猴在攀援嬉闹,有三只禽鸟在跳跃鸣叫。画像砖左边为一男子,露出生殖器,中间有一小人用手推其臀部,右方是一对男女的性交场面。从画面上可以看到,男女交欢的地点在野外桑树下,男性的生殖器很显眼,像是蚕一样,这反映出当时的四川非常盛行对生殖的崇拜和对蚕神的崇拜。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拓片

    桑间野合图画像砖是汉代文物中最具特点和研究价值的罕见珍品,它反映汉代虽然是独尊儒术,但是社会上、生活中还是崇尚黄帝老庄的思想,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意识形态大形其道,而且远古之遗风仍然在生活中大行其道。所谓桑间濮上即指此也。另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在《黄帝内经》《玉女经》等的影响下,把男女之相交作为养生和长寿的一和修炼方式,也成为道家气功学说的一个组成部份。画像砖有两匹,内容相互连贯,可视为早期的连环画,是所有出土画像砖中唯一特例。它的出现反映了汉代人对长寿之道的深远向往,生殖崇拜和蚕神崇拜在汉代四川盛极一时。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桑林野合图》画像砖是70年代在四川新都出土的,仅发现两块;一直是新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秘而不宣。这块画像砖内容是,左边一裸体男子,席地而坐,显露出硕大的生殖器,并以手抓握,中为一树枝,上面垂挂着衣服,树枝上有类似云朵般的桑叶。树下两人,一人在上,其坐在下方一人的肩头上,右方为一对男女在性交,男在上,手抓生殖器,女在下,双腿抬起,架于男子的肩部,男女二人皆赤身裸体,性特征十分明显。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野合”与桑树的结合,应与古人视桑树为一种生殖神树的民俗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桑的多籽,猴的性淫与人类男女的交合,三者想到感应,共同构成画像的主题--生殖崇拜。

桑树又是古代重要的祭祀场所,而在桑中所进行的各种祭礼又多与生殖器理念密切相关。社坛又叫桑台,社(春社)又称桑社。桑林能兴云致雨的神性实际上又是源于桑社的生殖神性。

汉画像石中雕刻性崇拜的内容,一是祈愿五谷丰登,二是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除上面两块汉画像砖之外,其他地方也曾出土过类似内容的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姿势

这些野合”画像所反映的应是我国古代每年在仲春之月举行的“社祭”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野合”

风俗。它应是我国原始社会的性崇拜观念在汉代民俗中的孑遗。古人家崇拜生殖器官和性交的民俗意义就在于祈求子嗣繁昌。“野合”与桑树的结合,应与古人视桑树为一种生殖神树的民俗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陕北汉画像石中有一幅《狩猎·战争·放牧》画像,画中桑林中一对男女裸体相向坐姿交媾,画左边与之相对应刻画有一对猎狗也在交媾。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亲吻摸乳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桑树在古代性爱中的特殊地位:60年代四川出土汉画像砖,有男女交媾,地点桑树下。这不是简单的色情,而是当时生殖崇拜的体现,桑林屡屡出现在有关男女交游的文献记载中,孔子生于空桑之地、郑卫之声诞于桑间、达官调戏妇女于《陌上桑》皆非偶然。

以下介绍冯修齐《桑间野合画像砖考释》的主要观点:桑树在古代男女性爱中扮演特殊角色,往往是男女恋爱乃至交媾的场合。他列举了如下史料:

《楚辞·夭问》:“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于台桑?”所论即大禹和涂山氏女在台桑之地结合成夫妻的传说。

《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索引》引干宝《三日记》:“微在生孔子空桑之地。”

《诗经·郎风·桑中》云:“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

《墨子·明鬼》:“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即是说燕国之有祖泽,犹如齐国的社稷、宋国的桑林、楚国的云梦一样,这都是男女聚会的大场所。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颜师古注曰:“阻者,言其隐阸得肆淫僻之情也。”

桑林为何会成为男女幽会的地点?大概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  野合乃上古乱婚之风的遗存,而桑林是妇女平时工作的地点,所以成为幽会之地。

第二,  互渗律思维使得人们可能认为野地的交合可以使得五谷丰登。

第三,  高禖祭祀使得桑林成为生殖之象征。高禖即女娲,女娲造人,也被汉人视为生育之神,冯修齐认为,1969年彭山出土《伏羲女娲图》应该就是《高禖图》:“画面左上为一株没有体现叶片的桑树,左下为双手执笛之人;中为朴座反檐上有双阅楼之庙,庙中有一神像,执纷者恭对神像祷祝;右为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蜗正在交尾。这块画像砖以往也习称《伏羲女蜗》,笔者认为应当易名为《高禖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也出现桑树。

桑树=纺织=女性,所以这里成为男女幽会地点的代名词也就不奇怪了。所以所谓孔子野合所生也好,《陌上桑》将环境设置为桑林也好,都是当时生殖文化的一种体现。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转载]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转载]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转载]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转载]汉画文化:汉代画砖《桑林野合图》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